探索節能環保企業發展之路
節能環保產業是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但是所有的節能環保企業均不應盲目樂觀,企業發展之路絕非平坦的陽光大道,節能環保產業之大發展并不意味著每個企業都能大發展。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競爭將更加激勵、殘酷。所有的企業和從業人員應當對當前的市場、行業的整體形勢要有清醒的認識,對于企業的發展道路要做深刻的思考。本文就當前節能環保市場、行業的整體形勢以及企業發展的模式做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討。
相對市場容量有限
節能環保產業的相對市場容量并沒有想象中這么大。節能環保并非*是新興產業。伴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節能環保一直在發展,比如污廢水處理、余熱回收等。長期以來只是沒有把節能環保單獨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而已。
節能環保產業擴張程度不可能像一個全新的產業那樣,其市場的需求也不是無限的。或者可以這樣說,當前節能環保產業市場容量是巨大的,但是相對市場容量仍是有限的。節能環保產業的市場容量可以容納目前行業內的企業,但是對于新的參與者,市場機會并不是很大。
市場風險性
節能環保市場也具有較大的風險性。其風險性來源于節能環保產業的非獨立性和受政策影響的波動性。節能環保產業的特點是,其本身并不生產用于消費的產品,而是用于處置正常消費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對環境有害的副產品或是回收生產正常消費品過程中的富裕能源。這就決定了節能環保產業具有非獨立性。節能環保產業和其它產業的發展也是緊密相連的。當主業興隆時,配套的節能環保產業才能真正發展。相反,主業蕭條時,企業很難再有足夠的物力、人力從事節能環保工作。
另外,節能環保產業具有很明顯的受政策導向的特征,因此政策的稍微波動都會影響到整個產業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節能環保產業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資本決定市場
目前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多的受到資本的控制。資本運作已經成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模式。對于節能環保企業,將提出更高的門檻。這對于新興企業的發展是不利的,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也是不利的。每個節能環保企業都應該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總的來說,機會是存在的,但并不能簡單地認為全行業的發展就是行業內企業的共同發展。
當前節能環保企業經營模式
按照企業的經營模式,節能環保企業可以分為三大類。
資本運營類:比如國內的一些大型水務公司或是節能公司,都屬于這個類別。通過先期投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服務設施,為客戶提供長期的服務,收取服務費。這樣的經營方式需要節能環保企業不僅擁有雄厚的資金,而且要有對環保設施建設、運營、維護、管理的經驗。
技術集成類:這一類別包括了大批的中小型節能環保公司。由于受到資金和技術的限制,往往是以工程總包或設備集成的形式為客戶提供服務。項目投產后,收回資金、賺取利潤。這樣的經營方式需要節能環保企業具有一定的資金能力和環保設施的建設能力。
設備產品服務類:這一類別的企業主要是為客戶,包括終端客戶和工程公司直接提供具體的節能環保產品。
節能環保企業究竟該如何選擇自己的經營模式呢?還是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實際上,從事哪一類經營都不是容易的事情,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對于大型企業集團來說,資本運營類是非常適合的模式。技術集成類符合眾多工程公司、節能環保小公司的特點。設備產品服務類適合長期從事節能環保產品研發、制造的企業。
碧水源模式分析
碧水源是節能環保行業廣受贊譽的企業之一。碧水源模式是否可以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模式?需要做分析。
碧水源模式是:以資本運作為,開拓市場;以本身的技術和產品為支撐,占領市場;與多個地區的城投或水務公司成立合資企業,其實就是與原先各地的優勢地方企業結成聯盟,加強了原先這些在各地水務中占盡優勢的企業的地位以及自身的地位。如果繼續照此發展下去,碧水源將有可能完成從科技型企業向資本運作型的企業的轉型。利用資本追逐市場,與靠科技研發開拓市場相比,優勢是明顯的,利益將更大。從企業追求利潤的角度出發,大力發展資本運作,是無可非議的。讓人擔憂的是,zui終將是資本大鱷壟斷水務市場。科技創新將隨著“壟斷”的出現,逐步弱化。
國內大部分環保企業都不具備這種能力,其本身在資金、人才、技術等各方面處于劣勢。只有少數跨國水務*,如威立雅、GE等可以進行這樣的“游戲”。如果在只有少數企業參與競爭的市場中進行商務活動,zui終的結果很可能是少數企業劃分勢力范圍,達成妥協,共同占領市場、壟斷市場。
總的來說,現今的碧水源模式,是不利于行業內展開競爭的。探討一下,能否首先將碧水源的水務資本運營部門與其科技研發、生產部門剝離,成為兩個獨立的企業進行運作。另外,從法規角度加以界定,應當限制水務企業與現有的城投或水務公司成立合資企業。這樣更加有利于開展市場競爭,促使市場的優化,zui終促進中國水務行業的健康發展。